一方面是消费者希望付款方式更便捷,给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另一方面是监管层对于安全和风险的更多考虑。张行表示,这二者并不矛盾,随着技术易用性的提高,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极大降低了消费者使用的难度。董希淼也表示,便捷性的基础...详细
主持人:各位好,欢迎收看本期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龙煦霏。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出门不必再带钱包,一部智能手机轻松的扫一扫就可以完成支付。条码支付的出现的确是方便了很多人的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支付风险和支付漏洞,就在2017年底央行印发了《关于条码支付业务规范》的新规,那么在规范当中这些新规究竟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今天我们邀请到两位嘉宾,一起来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首先为大家介绍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第一位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老师,欢迎董老师。另外一位是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副总经理张行,欢迎张总。我们都知道现在大家出门小到买一瓶水,早上买一个煎饼都用手机扫一个支付的条码就可以完成支付。那这样的一个新规出台之后,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在节目的开始,先想请二位老师说一说对于这个新规,二位老师是怎么看的?董老师您先请。
董希淼:应该说央行发布《条码支付规范》,将对我们以后使用条码支付带来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就是说我们整个条码支付将可能变得更加安全,我们用的更加放心。条码支付在过去两三年时间发展非常快,大家也比较喜欢使用。因为它门槛很低,费用很低,使用很方便,受到了大家的喜欢。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存在一些风险隐患。举个例子,我们大家都在路上开车。这个条码支付市场就是一个交通的市场,一个城市交通大家都在开车,但是它没有交规,条码支付规范就是这个交规,有了这个交规,我们就是有规章、有制度可依。然条码支付能够告别无证驾驶这么一个状态,我们会用得更加放心,用得更加安全。
主持人:也就是说在经过了几年的野蛮生长之后,我们现在慢慢的要把它规范起来了,而规范之后带来的不是不便,而是更加的安全,也更加的顺畅。张总请谈谈您的想法。
张行:我觉得条码是订单信息、支付信息的一种载体,利用条码进行支付具有便捷、应用门槛低的优势,在推动普惠金融和优化我国非现金支付环境建设方面能够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也知道随着近十年,这个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支付创新也从未停止脚步。条码支付应该是在不仅仅是说最近两三年,应是更早一点时间,就开始做出积极的尝试。但是在尝试的初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不安全的一些现象。我觉得在2014年的时候,其实我们曾经有过一阵时间要暂停条码支付,这是基于几个原因的。
因为按照监管的要求,鼓励创新防范风险,在这个创新方面条码支付作为一种创新的支付手段,得到了监管部门的支持,允许部分支付机构在特定的范围内进行条码支付的试点应用。
但是出现了几个风险,第一方面,条码作为订单信息,支付信息的载体,也可以隐藏木马病毒,钓鱼网站的链接。使一些老百姓通过扫码手机中病毒,在钓鱼网站上面泄露自己的一些敏感的信息,给老百姓的财产资金带来损失。
从技术手段上来讲,条码支付是一个信息的单向交付,它(条码支付)不像我们的银行卡交易,卡片和机具有数据交换,使用了高安全的签名和加密技术,条码支付是信息的单向交互,所以不法分子特别容易绕过这个安全校验机制,造成用户资金损失
第二方面,因为在发展的初期,一些市场主体通过促销,通过一些不良的竞争手段,在支付市场取得更多的份额,扰乱了这个支付市场的一些秩序。
第三方面,我觉得在规范条码的使用方面,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反而是大家各自去探索,出现了一些规范不统一的现象。这样的话反而影响了整体的支付成本。
在这样的几个原因之下,当时要暂停这个试点应用。随着现在探索应用场景,技术手段不断的成熟,尤其是你看我们支付标记化,所以在这个时候推出了我们这个规范,我觉得对整个市场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对支付市场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董希淼:我再补充一点,刚才张总说这个影响,因为我们回顾条码支付历史,而且是相对长一点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国外的一些机构就开始产生用条码的技术,用于支付的领域。那么我们在国内是中国银联最早开始研究这个条码支付,2013年中信银行率先推出了条码支付的业务,然后它也打造了一个支付的品牌叫异度支付,当时受到了市场很大的肯定。中信银行的股价因此连涨了好几天,但是2014年3月份就像张总刚才说的,央行的确是叫停了这个条码支付。但事实上一些支付机构,并没有停下来,一直还在开展条码支付业务。但是中国银联跟商业银行就从此暂时退出了这个市场,所以有这么一段故事。
但是为什么说这两三年发展比较快,主要是支付机构在推进,这其中就存在一些问题。其实三个层面张总都讲到了,一个技术层面,条码本身它会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风险,因为它可以存储信息。但是它也可能携带病毒,携带这个木马,所以技术层面有问题。
一个是市场层面也存在一些不正当的竞争,交叉补贴,烧钱。特别在去年八九月份这个无现金社会讨论中我们就看到了,有一些支付机构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在特定的一些零售店它只能用一种支付方式,这就存在不正当的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也给整个支付市场长远的健康发展带来影响。
第三个是从合规层面看,它也存在问题。比如说一些机构,它不具备资质开展条码支付。因为它门槛低,很多进入到这里。还有一些机构通过什么恶性套现一些情况也比较多,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央行出台这样的一个规范,既考虑到鼓励市场创新,也考虑到进一步进行制度规范。我想这两个方面都应该是考虑的比较全面,先让子弹飞一会儿,然后这个时候我再出台一些规范。
主持人:对,但是在这一次的规范当中,我相信老百姓对其中有一个,说是线下的静态扫码,每人每天限五百元的上限,好多人就开始担心了,说我现在习惯了这样一种支付方式,五百块钱一天不够,这个怎么来解读呢?董老师。
董希淼:这个大家有这样的担心可以理解,但是不必要有这样的忧虑。我觉得这其中有一个误解,五百元我们要正确理解,它是你主扫的时候,主扫静态二维码的时候,你对于这个主扫人是五百元的限制,仅仅只是这方面的限制。就是说你看到墙上一个二维码,静态二维码贴在那里,然后你去扫它。你一天只能付五百元,只是这样的限制。但有几个方面它是没有这样限制的,你在一个饭店吃了六百块钱一顿大餐,是吧。然后你要扫饭店上的二维码,你是付不了。但是你让饭店的收银的小妹拿扫码枪扫你的二维码,你微信上的二维码,这已经不受这样的限制了。500元只针对主扫的消费者而言,对商户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例如卖烤红薯的小商贩他卖多少烤红薯都可以,因此并不需要担心。我们还有一些数据可以支撑,为什么是这个五百元?这个监管部门制定五百元的时候,它是有考虑的,不是说拍脑袋就想出这五百元。
央行支付结算是有这样的一个统计,2015年到2017年主流的支付机构,条码支付笔金,95%以上的条码支付在五百元以下,就是说只有不到5%的超过了五百元,这是一个数据。
第二个数据就是2017年的上半年,这个主流的支付机构条码支付笔金金额是108元。所以这个五百元应该能够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就是你主扫的时候也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所以五百元是这么出来的,然后它对大家的影响应该说是微乎其微。
主持人:也就是刚才董老师给我们解释了这样一个静态的扫码,只是付款方式当中的一种而已。而且同时这样的五百不是说监管层随便拍脑袋想一想的,而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通过行为模式和付款的金额来定的五百元,那么张总怎么来看?
张行:刚才董老师已经讲的非常清晰了,我觉得主要是大家的一些误解。从这个个人用手机扫静态码,就是我们平常说贴在墙上的那种,早餐店、小便利店这种场景,董老师刚才用了两个数据,一个是几年条码支付的小额占比,一个是刚才说的108元的笔金。其实去年也有一个数据就是关于2017年全年移动支付业务研究报告里面的数据,五百块钱以下支付的比重是96.1%,要高于95%,也就是说在大部分的生活场景里面,已经完全覆盖了这一部分的需求。
而且本身我们条码支付就具有门槛低,便捷的这个优势,也是我们普惠金融的一个特别好的表现方式。所以在这方面的话,我觉得五百元是一个非常科学的数字。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讲,如果真碰见特殊情况,全公司的早餐都让你来买,这属于特殊情况,完全有多种方式。现在我们当面付款的情况很多,如果是一个常态化,如果这个商户是常态化,它就应该有大额的话,应该升级为安全等级更高的,像我们说的ABC前面三类的风险防范等级,而不是说贴静态码,所以我觉得这一块应该是不会有太多顾虑。
董希淼:我再补充一下,张总也讲的非常对,就是对商户而言,你比如说小饭店也好,吃一顿饭都要六百元了,这个商户我就应该用安全等级更高一些的。
董希淼:是,对个人用户来说,我们还要做一个提醒,你平时应该选择让他们来扫你,用动态的二维码这样更安全。因为静态的相对安全性要低一些,无论对商户还是用户,其实你都应该有更多的考虑。
主持人:我们说一边是消费者希望这个付款方式便捷,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那么一边又从这个监管的层面对于安全和风险的考虑更多,两者看似好像是矛盾,但其实都是为了这个事物更好的向前发展,更好的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那么我们怎么来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张总。
张行:这个我简单说一下,一直以来认为便捷性、安全性是一对矛盾,其实并不尽然。这个我觉得从产品设计的体验来讲,安全就是一种很好的体验。从现在这个支付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说扫码按照这个风险防范能力分为ABCD四级,然后进行了累计的额度控制,当然A级是可以自由约定。从这个安全技术随着标记化技术,生物识别技术,以及现在的密码技术的应用性的提高。其实在用户刚才讲到,已经慢慢的觉察不到了它很费力,所以说我觉得现在的技术发展是降低了使用的难度。
张行:从安全性来讲的话,又不断的得到提升,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平衡,所以我觉得现在这不是一个矛盾。
董希淼:我完全赞同张总的看法,我也不认为安全性和便捷性是矛盾。这个便捷性它有一个基础,一定是安全的。如果失去了安全性,便捷性就无从谈起,你想这个支付安全都得不到保证,你刷一笔款经常会被遭遇病毒,或者被盗刷。那你谈何便捷性,所以我觉得这不是一对矛盾,但是监管在考虑制度规范,条码制度规范的时候,其实也在这两个方面做了一个很好的平衡。使用动态条码分ABC三个等级,然后对静态条码有个专门的规定,有一些专门的规定,其实我们刚才都谈到了,这不会影响到大家日常的使用。
然后我们特别还看到了,其实这次它把这些按照法律规定,不用办理工商营业登记手续的这些我们说的小摊贩,小商户都纳入到条码支付的规范。我们就举个例子说,你要在菜场摆个摊,卖菜用扫码来卖菜,央行也是支持的。其实我觉得这个非常接地气,也考虑的非常周到,其实就是为了让条码支付更好的发挥它便捷、便民的这些作用。条码支付是一个小额便民的支付,所以张总也讲了它是普惠金融很生动的体现,所以央行也充分看到了这一点,也充分支持这样一个发展的趋势,而且这两个方面应该说做到一个很好的平衡。
主持人:就像您刚才说的,这就像一个高速公路一样,如果没有交规,没有规矩的话,那所有的车都在根据自己的需求随便的胡乱的去行驶,反而会造成拥堵,反而会造成不方便。所以说二者之间看似是表面的意思是矛盾,但其实只有做到了安全,只有做到了防范风险,才能更好的便捷,才能更好的服务老百姓这样的一个生活。那么在这次新规当中,还提出了说明确支付机构不得基于条码技术从事或变相从事证券、保险、信贷、融资、理财等等一系列的业务,那么这个方面它到底在防的是哪方面的金融风险呢?张总。
张行:这个金融机构包括信贷,证券、保险、信托以及我们的互联网金融,包括P2P、众筹。这些业务是本身存在业务经营风险,而条码支付的定位就在于小额和便民,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是基于这个业务风险,如果支付机构开展和从事这些业务,会在出现风险的情况上面,对这个支付机构是一个冲击。是有效的隔离风险,不出现系统性风险,区域性风险,大面积的风险,这也是守住金融安全的一个底线。
董希淼:我想强调的是这样的一个要求,并不是一个新的要求,也不是专门针对条码支付的要求。
董希淼:它事实上对支付机构一直有这样的要求,你不能用支付账户做理财、投资等等这些事情。这个其实就是央行在这里重申了这样的要求,这不是新的要求,也不是说更高的要求。所以这个其实就是要求支付,我们现在都强调金融要回归本源,其实支付也要回归本源,不忘初心回归本源。支付就是要做支付的事情,支付账户就是要做支付账户的事情,不要干别的事情,为什么不要干别的事情?它因为会有一系列的风险,就是张总刚才已经讲的很充分了。
主持人:好的,谢谢。接下来我们说在这个新规当中提到,提供条码支付服务的机构也必须要持牌经营,那么条码支付的市场进入门槛被外界解读成慢慢的抬高,我们怎么来看这个现象?董老师。
董希淼:需要说明两点,第一点强调条码支付必须持牌经营,是这次条码支付规范的核心内容之一,这是一点。
第二点要强调,这也并非是针对条码支付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其实相应的要求一直都在,对支付业务一直强调不得无证驾驶,一定要持牌经营,这其实也不光对支付业务。这两年来监管部门包括更高层的领导也一直强调金融业务一定要持牌经营,从事金融业务一定要持有金融牌照和业务许可,这是很明确的。
所以具体到这次条码支付,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个是提供这个付款条码支付,应该取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为实体特约商户提供收款条码支付,应该分别取得银行卡收单和网络支付业务许可,这是特别强调的。这个在2013年央行发布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都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当然这里对于一些原来违规从事条码支付的一些商户,一些支付机构可能会有一些影响,但是这样的影响正是通过这样的制度规范,将一些非法、违法的行为进行清理,进行整顿,然后让这个市场能够更加规范。我想持牌经营这样的一个要求会一直贯穿到整个对支付市场清理整顿当中来。其实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开展以来,监管部门对支付清算领域也开展了相应的整治活动,类似这样的要求也一直在强调,这也是整顿支付清算市场乱象的一个具体的措施。
主持人:好的,谢谢,我们说马上快到春节了,每一年春节尤其是近两年,全民都在加入抢红包这样一个大战当中。那么很多的这种支付机构就借用这样的一个时间点,这样的一个热度开始通过烧钱的方式,增加对于用户的黏性。那么在这次新规当中也提出不能够做无底线的创新,也不能够通过烧钱的方式增加用户量,是不是说今年我们春节可能将少一个乐趣,不可能再出现就是很火热的抢红包的现象了呢?董老师怎么来解读呢?
董希淼: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的确这次条码支付规范比较强调开展条码支付业务要杜绝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比如说交叉补贴,烧钱等等方式,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要杜绝。那么我觉得对于这个发红包,微信发红包能不能开展,我觉得很难一概而论。这个可能要从反不正当竞争法里面,我们可能要再看一下具体的条文,也要结合商户支付机构具体的行为来做一个判断。一般认为低于成本价进行倾销,开展补贴我觉得这个是不允许的,但是如果我们也看到的,一般你到商场,到王府井百货去看,它也会出现一些满三百返一百等等,或者消费积分这样的活动。如果是正常的市场促销,我觉得应该不会受影响。就看有没有低于成本价,有没有恶性的进行市场竞争,但是我觉得有一点是肯定的,像刚才也讲了,像今年七八月份我们讨论无现金社会里边,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支付机构利用自己的市场影响力,它会影响控制一部分企业。在这个企业里你去购物,只能用一种支付方式,这种情况肯定是不允许的,肯定是不正当的市场竞争方式。
主持人:好,我们说在监管愈加严格的今天,未来的支付领域好像似乎格局又不一样了,微信和支付宝也许不是两个垄断的巨头,也可能会出现竞争格局百花齐放这样一个未来。那么二位针对未来怎么来看?张总您先请。
张行:新规的发布,对这个支付市场的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我们前面的话题里面也讲到了几点,比如刚才说防止恶意竞争,不正当的倾销,交叉补贴,扰乱市场竞争的行为,这个是作为一个明确的规定和限制。
第二块的话,我们在这个条码支付的技术规范受理终端也做出来一个明确的指导。这样是有利于促进我们这个市场的健康发展,未来的话刚才您说的那个正常,我们认为是正常的市场竞争,是完全允许的。所以未来你看包括我们互联网公司、银行以及银联等一些支付服务提供方,在未来的一个发展过程当中,会利用自身的优势去展开充分的竞争。最终对老百姓,对这个社会经济的顺畅,稳定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我觉得未来会是一个欣欣向荣的良好的局面。
董希淼:我觉得未来有几个因素可能会影响市场格局,第一个就是刚才张总讲的,市场条码支付规范出来之后,整个市场将更加规范。一个比较规范的市场,它会保持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一个非常混乱的市场对一些遵纪守法的创业机构可能是不利的,但是一个规范的市场对于这些比较坚守底线,共同发展的机构是有利的,这是一个。
第二个,技术的发展也会对市场格局带来影响,为什么现在条码支付央行出台规范正式承认?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它技术不断的成熟,刚才张总讲的作为支付标记化等等这些技术出现,让条码支付更加安全。但是条码支付它是不是就是天下无敌呢?可能也会有新的技术出现,甚至会取代它,会影响它。比如前段时间浙江杭州,一方面是支付宝跟地铁公司合作,通过扫码过地铁。另一方面是中国银联跟地铁公司合作,只要有一张银联“闪付”标识的银行卡,或者绑定了这种银行卡的手机,不用扫码走过去它自动就付款了,不用点亮手机,不用打开APP。这种NFC(近场支付)的技术如果更普遍的应用,将会对市场格局带来影响。
还有我觉得这个消费者习惯的改变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但是并非万全不可撼动。如果新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完善,市场越来越规范,消费者支付行为也可能慢慢改变,双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就有可能改变。但是这种改变的目的,是给实体经济提供更好服务,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和更多选择。
主持人:的确,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但一切的前提都是依法和合规,还有控制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是底线。再次感谢二位今天能做客我们的节目,也感谢各位的收看,更多精彩内容我们也期待与您持续分享,我们下期再见。
